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症:
(1)症状性狭窄≥50%(中重度)
(2)非症状性狭窄≥60%(重度)
症状性: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朦、患侧血管导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
狭窄程度测量:基于脑血管造影,应用NASCET法(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
病例岁,男性,症状性,右下肢麻木无力1月余
此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颈内动脉球部重度狭窄,前交通开放,右侧大脑前、中动脉代偿显影,头DWI示双侧低灌注为主、左侧动脉到动脉栓塞的梗死形态及分布,考虑责任动脉为左侧颈内动脉球部。
此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符合颈动脉支架适应症。
病例岁,男性,非症状性,发现左颈动脉重度狭窄2月余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症: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70%,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
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狭窄≥70%
症状性双侧椎动脉狭窄≥70%,一般干预优势一侧
椎动脉有较大的PICA分支,该侧椎动脉症状性狭窄≥70%
(2)药物治疗无效
病例岁,男性,症状性,间断头晕、行走不稳、双眼视物模糊1年;药物治疗效差
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症:
(1)症状性狭窄≥70%(重度)
(2)药物治疗无效
症状:上肢缺血症状,后循环缺血症状(椎动脉盗血),心肌缺血症状(内乳动脉盗血)
体征:患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双肱动脉收缩压差30mmHg
病例岁,男性,症状性,间断头晕1月余,右脉搏弱,血压L/64mmHgR94/50mmHg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颅内段一般指海绵窦段及以远,椎动脉颅内段一般指V3和V4段,V3段指从颈2横突孔穿出至穿硬膜处。
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症:
(1)药物治疗失败的首发或复发的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药物治疗失败定义为脑卒中或TIA时正在使用至少一种抗栓药物治疗且进行积极的危险因素干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定义为90天内发生过脑卒中或TIA,归因于本次拟干预的责任病变;颅内大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
(2)DSA示颅内责任血管狭窄度≥70%
(3)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病例岁,男性,症状性,突发言语不清伴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4月余
此例患者应用双抗血小板聚集、他汀、控制血压后仍间断发作TI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高分辨率核磁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质,灌注成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下降,符合颅内动脉支架适应症;且该例患者斑块位于前下壁,球扩及支架时穿支闭塞风险相对低些。
病例岁,男性,症状性,突发双眼视物模糊、言语不清3月
此例患者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控压、控糖治疗,再次发病,左椎V4重度狭窄,左椎优势,且为责任血管,狭窄近段发出PICA,符合介入治疗适应症,术中注意PICA开口的保护。
以上病例病变相对单纯,临床中还常遇到多支血管病变、单支血管串联病变,狭窄性质可能为夹层、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更复杂的情况,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神经介入医生最重要的是对疾病的认识,其次是操作技术,术前对每个患者做好充分的评估,并且必须做全面严谨的预案,把握好进退和分寸。
楚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