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0秒速览
术者简介徐锐
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亚太血管联盟出血性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副主委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三上午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简要病史一般信息:35岁女性,“查体发现脑动脉瘤6天”入院。现病史:患者6天前因月经3月未来行鞍区(垂体)MR平扫+单脏器薄层扫描检查,磁共振检查结果示:鞍内-鞍上占位性病变,垂体瘤可能。行颅脑CTA发现右侧颈内动脉瘤。既往史:多囊卵巢综合症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四肢肢端肥大。诊断:颈内动脉瘤垂体瘤术前检查图1:MRI增强:垂体右侧部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包绕右侧颈内动脉。
图2:CTA: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相对宽颈,直径约5.8mm,瘤体朝向内前侧。
图3:HRMRI: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HRMRI未见瘤壁强化。
手术过程图4:造影及3D: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大小约4.0×3.8mm,呈宽颈,动脉瘤形态不规则。
图5:Synchro2微导丝配合下,支架输送微导管XT-27送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Synchro2微导丝配合下,弹簧圈输送微导管SL-10超选至瘤腔内。经SL-10微导管送入4mm×6cm弹簧圈一枚至瘤腔内成篮。经XT-27微导管置入4.5mm×20mmNeuroformEZ支架并成功释放。
图6:经SL-10微导管送入3mm×6cm、2mm×4cm、1.5mm×2cm、1.5mm×2cm、1.5mm×3cm弹簧圈各一枚进行栓塞。
图7:最终造影支架位置满意、支架内血流通畅、动脉瘤致密填塞(RaymondI级)。
专家点评孙成建
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四上午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专家点评
垂体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指南。有学者认为应该根据动脉瘤和垂体瘤的大小、位置、相互关系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个性化选择。有的学者提出将动脉瘤和垂体瘤的位置分为3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意见:1、毗邻型:其动脉瘤与垂体瘤相连,术中易被显露,在切除肿瘤时容易损伤动脉瘤壁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建议先处理动脉瘤,后切除垂体瘤。2、非毗邻型:其动脉瘤远离垂体瘤,此型应先预判切除垂体瘤时不会牵拉载瘤动脉或动脉瘤,再考虑处理动脉瘤。3、瘤内型:即动脉瘤镶嵌于垂体瘤内,此型应先处理动脉瘤,再行垂体瘤切除术。该患者垂体瘤与动脉瘤的位置关系属于毗邻型,应优先处理动脉瘤。
病例整理
解玲玲住院医师
医院
介入医学科
编辑:张照龙终审:徐锐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