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性)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可以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死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可引起动脉狭窄,同时斑块脱落的微栓子引起的脑动脉栓塞是更重要的发病因素。
颈动脉狭窄会造成哪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呢?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是指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性神经功能碍障,在发病后24小时内恢复。临床表现为突发上肢或/和下肢无力,暂时性肢体麻木,一过性单眼视力丧失等。tia是脑梗死发生前治疗的黄金时机。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碍障(rind):rind为局灶性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碍障超过24小时,可在数日~3周内恢复。
3.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脑梗死则是局灶性脑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碍障,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
事实上,由于观念和条件所限,我国相当多的tia 病人往往忽视必要的系统检查,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所以,对可能由颈动脉狭窄所致的tia 病人,须进行以下检查:
1.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颈动脉狭窄和狭窄程度。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对颈动脉狭窄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常规mra评估狭窄程度往往过高。
3.ct血管造影(cta): cta重建的三维立体图像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观察颈动脉狭窄。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在判断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方面优于其他检查。其缺点是有一定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