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6基底动脉Z型重

-11-26基底动脉“Z”型重度狭窄病变病例

新纪元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

血管神经外科

术者:姜卫剑刘方李晨

患者宋女士,60岁,突发视物模糊3年,加重伴言语不利1月。于-11-23入我院。3年前外院检查提示基底动脉狭窄(70%),口服药物治疗。1月前自行停药后出现言语不利,右侧鼻唇沟变浅,饮水呛咳,视物重影。入院NIHSS=2分。

我院3TMRI检查如下:

T1

T2

DWI

Flair

TOF可见基底动脉纤细,近段重度狭窄。

SPACE及高分辨轴位重建可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基底动脉狭窄部近端斑块位于右前壁,远端斑块位于右后壁。

-11-26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

DSA提示患者左侧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仅见小脑上动脉,前向血流TIMI2b级。(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

将Guiding送至左侧椎动脉V2远端,行3D造影。

可见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仅见小脑上动脉,前向血流2b级。3D图中可见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处呈“Z”型(黄箭头)。

采用Synchrom+Gateway(2.0*15mm)球囊导管组合,将Synchro微导丝头端塑成最小半径弯曲,尝试将微导丝通过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段。

但是基底动脉狭窄严重,且病变呈“Z”型,反复调整导丝角度,导丝头端无法形成理想弯曲,通过病变困难。尝试通过调整微导管跟进来控制微导丝,仍旧通过困难。撤出微导丝,重新头端塑形,依旧无法通过狭窄段。

撤出Synchro微导丝,更换Traxcess微导丝(金属头端,易塑形),头端塑成最小半径弯曲,再次尝试通过“Z”型重度狭窄病变,成功!

将微导丝送至基底动脉远端。Gateway(2.0*15mm)球囊予以7atm/80s预扩张。

球扩后造影,提示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远端血流2b级,基底动脉残余狭窄率70%,沿路途将微导丝送至左侧大脑后动脉P2远端。

沿微导丝送入PLUS至基底动脉远段,撤出微导丝。送入Enterprise4.5*22mm自膨支架,覆盖近段重度狭窄病变。

释放支架,造影提示患者支架位置及贴合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远段血流3级,残余狭窄率30%。

最后造影:

手术结束,病人术后NIHSS评分:2分,返过渡病房。术后予双联抗血小板、抗凝、强化降脂、控制血压、清除脑自由基等治疗

体会:

1.“Z”型重度狭窄病变的处理:微导丝头端塑形很重要,一般要塑最小半径的弯曲来通过狭窄病变段。有时需要不断调整导丝头端方向,以利于形成弯曲通过狭窄段;但是若狭窄段管腔很细,可能无法形成理想的最小半径弯曲,此时就可能需要重新塑形或更换微导丝;

2.Synchro微导丝是目前认为操控性最佳的神经微导丝,但是遇到这种“Z”型重度狭窄病变时反而无法通过了,此时需要一款头端更易塑形的导丝,Traxcess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因此,遇到不同的病变我们要灵活处理,不要拘泥于理论,也不要“遇难而退”,或许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反而会“海阔天空”!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kumr.com/jc/156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