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丘某某,因“反复眩晕5年余,再发3天”于年1月23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5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眩晕,天旋地转感,动则加重,发作时伴恶心欲吐,颈肩部酸痛,低头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每年天气变化时发作2-3次,近3天来再发眩晕不适。
入院症见:精神稍疲倦,眩晕,转侧及体位改变时明显,晕时伴天旋地转感,恶心欲呕感;颈肩部酸痛,无肢体麻木,无恶寒发热;胃纳一般,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淡暗胖大,苔薄白,右脉弦滑,左脉细。
专科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棘突旁压痛(+-),颈肩部肌肉稍紧张,可触及条索样结节,活动度正常。
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显示右侧椎动脉血流束变细,左侧椎动脉内径约4mm,右侧椎动脉内径约2mm。
治则治法:
中药选方苓桂术甘汤合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加黄芪、人参,并予针刺大椎、肺腧、肝腧,配合小针刀(风池、颈部结节点、颈背夹脊穴)、激光治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中药处方如下:
茯苓60g桂枝45g白术45g炙甘草30g
黄芪g麻黄30g淡附片30g人参30g
干姜15g
服法:日1剂,开水冲调后温服,2小时内分4次饮完。
临床疗效:
治疗后1日,患者诉眩晕明显缓解,仅上仰时感觉稍眩晕,持续约2-3秒,其他方向转侧无明显异常。患者病情缓解后于-1-29带药出院,-2-4随访,眩晕未再发作。
病案分析: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者可突然仆倒。该患者反复头晕,起则头眩,伴恶心欲吐、颈肩部酸痛,舌淡暗胖大、苔薄白、右脉弦滑左脉细,且每因天气变化时发作。结合《伤寒论》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可见该患者脉证为虚中挟实之证,而这个实则为痰饮。仲景明确地指出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选苓桂术甘汤为主方温化痰饮,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合四逆汤配参、芪温阳益气,另遵仲景“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之法。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