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稿
Stoke杂志在最近5月份发表了一份关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疾病的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特征的文章。这个研究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VertebrobasilarFlowEvaluationandRiskofTransientIschemicAttackandStroke(VERiTAS),椎基底动脉血流评估及缺血性卒中/TIA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入选标准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狭窄≥50%且近期发生TIA/缺血性卒中患者。用定量MRA(QMRA)测定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观察受损血管与病变血管处血流及远端血流速度的关系。QMRA测定血流速度的软件由noninvasiveoptimalvesselanalysis(VasSol,Inc)software提供。
该研究共纳入了72例患者,平均年龄65.6岁,44%为女性,72%为缺血性卒中,其中多数人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HBP(93%),高血脂(81%)。基底动脉血流与狭窄程度相关,而在椎动脉未发现血流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都与狭窄处最小的血管管径相关。在基底动脉中发现当狭窄程度≥80%时,血流速度下降非常明显。同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后即刻的血流速度及远端血流速度进行评估,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处即刻的血流速度有明显的负相关,血管狭窄越明显狭窄处即刻血流速度下降更明显。在对狭窄远端的血流速度进行评估时,可能有侧枝代偿的因素,远端的血流速度与血管狭窄的部位与程度并无相关。
当然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患者人群都是有所选择的,可能存在偏倚,狭窄判定不全是DSA,有些通过CTA判定。单侧椎动脉狭窄对远端血流可能影响不大等。
该研究对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应用QMRA来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且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