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脑血管畸形性疾病。此血管瘤是由大小不等的血管窦所组成,管壁与毛细血管壁相似,多发生在大脑各叶、脑室壁、鞍区、桥小脑脚、小脑及硬脑膜上。血管瘤大小不等,小为数毫米,大者直径可达3~4cm,呈鲜红色或草莓状,易自发出血或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般不引起症状,但位于鞍区者可出现视力与视野的改变;位于桥小脑脚者与听神经瘤症状相似;有血肿形成则有各种局灶压迫症状。位于中脑出现偏瘫、感觉障碍等。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是一种特殊海绵状血管畸形,和脑内畸形处理不同。
患者张某某,女性,62岁,住院号:。患者因“头晕3月”于-06-18入院,患者因近3月来反复出现头晕,医院检查提示右侧小脑占位病变,现为进一步治疗,遂到我院就诊,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于-06-24全麻下为患者行“右侧小脑海绵状血管切除”,术中见肿瘤如桑葚状,红白相间,整体切除肿瘤,保留含铁血环素带。病理报告示:右侧小脑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消失。
本例手术由以下医护人员协作完成:
主刀:张良
助手:林建浩
麻醉医师:梁荣耀
手术护士:李玲陈林
护理团队:李立娜、匡蕾蕾、李琼、李蜜、丘焕宜,陈小清、辛英飞等
图1:术前CTA右侧小脑半球示小片状稍高密度影,周围示少许细小血管影。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细小,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走行稍僵硬,未见明显狭窄、闭塞或畸形血管影。所示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细小,余未见闭塞或畸形血管影
图2:术前MR示右侧小脑半球示一类圆形各序列内高外极低信号影,DWI及ADC图呈片状极低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大小约9mm×12mm×9mm;邻近小脑半球示一线样明显强化影。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内示数个斑点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呈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区示数个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呈低信号。脑室系统未见扩张,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矢状位示垂体变薄。所见范围内鼻咽部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粘膜增厚,左侧上颌窦内示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呈高信号。ASL检查:右侧小脑半球CBF伪彩图片状蓝色改变,测值为25.mL/g/min低于对侧41.mL/g/min。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灌注。MRV示上矢状窦、直窦、大脑大静脉、双侧横窦及乙状窦显示良好,未见明显狭窄及闭塞
图3:术前术后MR示原右侧小脑半球病灶呈切除术后改变
图4:术后病理:(右侧小脑)海绵状血管瘤
编辑、排版:李俏
神经外一科(颅底脑干中心)介绍颅底脑干中心由张良(教授、博士)领衔长期主要从事颅底脑干疾病的治疗。
主治:①脑膜瘤
②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等
③脑胶质瘤
④垂体瘤
⑤颅内动脉瘤
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
⑦高血压性脑出血
⑧脑积水
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⑩脑外伤
?颅骨缺损修补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