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AVM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脑深部或者远端动脉分支供血的AVM,因为栓塞导管常常需要通过迂曲的血管以便获得较远的走行,尽可能接近畸形团,则需要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近端支撑。
在本例手术中我们采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以期为后续的栓塞术提供足够的稳定支撑力,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本期嘉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君教授团队、张荣举教授,以Tethys?中间导引导管为例,展示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一例,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56岁
因“突发意识障碍4月,记忆力下降3月余”入院。
简要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4月前被家属发现呼之不应,伴面部、口唇及四肢青紫,全身冰凉;3月前家属发现患者记忆力逐渐下降,伴性格改变,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惹,反应迟钝,有时少言懒语,不爱搭理人。
既往史: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30年,约40支/天,饮酒30年,约白酒g/天。
入院查体情况
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72-7=?),地点、时间、人物定向力正常,记忆力减退。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其余查体基本正常。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左侧颈动脉造影:左侧颞枕叶可见异常染色,供血动脉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颞支,引流静脉粗大,向前向下引流至浅静脉。
治疗经过术前讨论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3分,存在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引流静脉迂曲扩张,且患者高度焦虑,因该病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讨论后决定行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6FCook长鞘
6Fcm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Synchro-10微导丝
Marathon微导管
Onyx18胶栓塞
手术过程16F长鞘置于左侧颈内动脉C1段,将6FTethys?中间导引导管裸奔至海绵窦段,整个推送过程相当平稳,顺利到位。
2第一支供血动脉Marathon微导管到位。
3Tethys?中间导引导管极好的通过性。
4第一支供血动脉Onyx胶栓塞后造影。
6第二支供血动脉Marathon微导管到位。
6栓塞术后复查造影见畸形团消失,引流静脉通畅,引流静脉较前稍萎缩,引流静脉通畅无滞留。
病例总结
1
脑动静脉畸形为先天性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12~1.42/10万人。脑出血是AV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年出血率约为2.1~4.2%,初次就诊时出血的患者约占36%~68%。初次脑出血后再出血的风险增高,第1年约为9.7%~15.42%,以后逐年下降,5年后为1.7%~3.67%。AVM出血后的年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约为1.7%和10%。鉴于破裂AVM有较高的再出血率,破裂AVM需要积极治疗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未破裂AVM是否需要治疗及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争议。国内外研究表明,穿支动脉供血、畸形相关性动脉瘤和幕下、深部、小型、高流量动静脉瘘以及单一引流静脉、深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狭窄、引流静脉迂曲扩张等则是AVM自发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具有这些血管特征的AVM应给予积极治疗。另外因为AVM的存在而致心理压力过大,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应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2
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AVM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脑深部或者远端动脉分支供血的AVM,因为栓塞导管常常需要通过迂曲的血管以便获得较远的走行,尽可能接近畸形团,则需要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近端支撑。
3
在本例手术中我们采用Tethys?中间导引导管,以期为后续的栓塞术提供足够的稳定支撑力,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4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适合在各种复杂通路中建立推广,Tethys?中间导引导管是线圈+编织的复合渐变结构,使得该款中间导管兼有导管的操控性能和抗折性能。而远端16cm远端柔软段,则明显提高了远端血管的到位率,在提供足够支撑力的同时不容易回弹。25°预塑形头端及更短的设计,则使其更容易通过迂曲血管。
术者简介张荣举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神经介入学硕士。
从事神经介入十余年,完成颅内出血性疾病,缺血性疾病千余例,参编译著两部,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十余篇,SCI收录两篇。
扫码查看嘉介谈往期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对患咨询室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解答患者咨询,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