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宋越秦赛梅
透析的“生命线”出现狭窄,七旬老人面临生命危险。武汉超声、肾内专家联手,在超声下置入球囊,扩开后打通狭窄的血管。术后第二天,老人即通过该通道恢复了透析。
潘婆婆(化姓)今年73岁,8年前因双腿水肿发现肾功能异常,且已到几乎衰竭的程度,最终确诊为“尿毒症”,体内的水分、代谢物无法排出,只能开始规律透析治疗。
近一个月来,老人手臂上的内瘘出了问题,每次透析时进针困难、透析也不充分。一家人十分着急,因为内瘘是老人血透的血管通路,也是重要的“生命线”,一旦出问题,血透都成了困难。医院金银湖院区,医生检查发现,老人的内瘘静脉血管出现多发钙化,导致血管狭窄严重,急需处理。但老人年纪大,有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等问题,常规外科手术也面临很多问题。
医院金银湖院区超声医学科郑毅教授、肾内科汤荟教授团队讨论后,决定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中,专家先麻醉臂丛神经,并推送球囊至血管狭窄部位,待其扩张、撑开狭窄的血管,整个过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没有辐射。术后,老人返回病房,第二天便恢复了血液透析。
专家团队手术中
专家团队手术中
据了解,相比外科手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可减少静脉导管的使用,保留更多血管资源,术后即可透析。
我国血液透析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动静脉内瘘通畅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患者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问题,内瘘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一旦血管狭窄,内瘘会丧失功能。协和金银湖院区超声医学科、肾内科联手,帮助管理患者减少内瘘并发症,最大程度延长“生命线”的使用时间。
以上图片由医院金银湖院区提供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老年健康群!()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